跳到主要內容區

 
為何會發生霸凌?
根據研究顯示,影響學生的主要行為因素有很多,例如社會風氣、學校教育(老師)、家庭教育(家長)、同儕及個人人格特質等。而學生的人格發展及同儕影響是主要影響進行霸凌行為的因素:
1.   家庭因素:
父母親對孩子缺乏關注和溫暖、疏於管教,或是經常發生家庭暴力、使孩子在家中有學習模仿暴力行為的機會等,都是助長孩子在學校產生霸凌行為的原因。簡單地說,習慣欺侮別人者多半在家庭當中得不到溫暖與肯定,家中的長輩或學校中的師長也經常使用責打或辱罵的方式來管教他們,使他們容易有樣學樣;特別是個性比較易怒、焦躁、衝動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演變為對同學施展霸凌行為的校園小霸王。
2.   個人因素:
較為激進衝動的個人性格、神經生理方面的疾病,或者是在人際與社交活動上是屬於被孤立的一群,個性比較內向害羞、敏感及在生理發展生比較遲緩或弱小都是引發霸凌行為的可能個人因素。
3.   學校因素:
學校尊重他人與生命的風氣不佳、老師對於攻擊行為的態度和處理的技巧、管教方式不當、老師與同學對於霸凌行為抱持姑息的態度,敢怒不敢言、不願意揭發他們的惡行及學生受生命教育的程度等,都是影響霸凌行為的關鍵,增加霸凌行為的發生頻率。
4.   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刻板化的性別角色觀念、過度的競爭文化、暴力的社會風氣加上影視及大眾媒體的過度渲染扭曲等。在同儕方面:青少年發展時期,其行為最容易受到同儕行為影響。由同儕團體產生的文化、認知、流行術語…等,都會影響青少年的行為。